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57365线路检测中>新闻>海洋要闻

“大洋一号”船完成南海综合海试凯旋

“海龙”“潜龙”下潜12次 取得诸多突破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5-0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海洋报迅(记者 王 晶 杨 洁)5月3日,历时45天,航行6208海里,“大洋一号”船搭载最新研制的“海龙三号”“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回到青岛。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有关参试单位负责人等到码头迎接。

 

    据了解,本航次任务分为A、B两个航段。据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介绍,在A航段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完成8次下潜,其中,“海龙III”潜水器下潜5次,完成4500米级深潜试验;“海龙11000”潜水器下潜3次,完成3000米级下潜试验,均取得重要突破。获取的相关试验数据与操作经验为业务化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海试期间,科考队还抓住有利时机在西太平洋“双十字”区域,先后开展了温盐深仪采水、浮游生物拖网、近底锚系观测系统布放等调查作业,获取了大量丰富的样品和数据,为进一步揭示该海域水文特征以及深海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了依据。

 

    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表示,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在B航段中共完成4次下潜,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海试中尤为不易。其中,前两次下潜为海试潜次,分别完成了综合性能试验和最大续航力试验,全面检测了50项技术指标,潜水器2节速度续航力达到42小时48分钟,航程156.82公里,创下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

 

接船现场

 

    后两次下潜为试验性应用潜次,分别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与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大面积科学调查,近底调查时间共64小时,总航程超200公里,获取了丰富的水体探测和近底磁力数据以及大量高清海底照片,开创了自主潜水器和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探索了潜水器跨区域探测的可能性。

 

    其间,B航段还完成了EM122多波束系统和国产超短基线基阵的标定工作,提升了“大洋一号”船深海地形测绘和水下高精度定位的能力;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了4条测线共计140公里多波束测量,获取了该区域的地形数据;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开展了3站箱式取样器和2站多管取样器作业,获得了多金属结核、结壳及沉积物样品,为研究该区域的结核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的土工力学参数等提供了第一手样品,为试采区选址和集矿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大洋一号”船船长徐巍巍向记者介绍说,本航次中,“大洋一号”船多次遭遇恶劣海况的影响,全体船员团结协作,与科考队员配合默契,保障科考队圆满完成了各项海试和科考任务。这是“大洋一号”船2017年大修改装后首次综合海试,开启动力定位27次,船舶运行效能得到了全面检验。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海龙、潜龙深海装备的成功海试和应用,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发达国家长期控制封锁的深海技术领域,依靠自主创新、集成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深海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产品化开发制造能力。伴随国家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将向着全海深、智能、绿色、大数据方向进一步推进,通过发展“深海深地”钻探的“深龙”技术,海底、水体、海面、太空、陆基一体的“云龙”技术,绿色高效海底资源开发的“鲲龙”技术,全面推动我国深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可望通过企业化运作和技术整合,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以有效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57365线路检测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