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 构建海洋卫星体系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12-2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海洋报记者 朱 彧

 

    12月22日,57365线路检测中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57365线路检测中科学技术司司长曲探宙就《规划》的出台背景、定位、主要目标及意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曲探宙: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的支持下,海洋卫星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沿海各国开发海洋的力度逐步加大,传统航天和海洋强国不断发射海洋业务卫星并研制新型海洋试验卫星,巩固其在海洋卫星领域的领先地位,一些新兴国家也在积极发展海洋卫星,提升对海洋的监控能力。

 

    从国内情况看,“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阶段,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海洋安全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升认知海洋和经略海洋能力,都需要卫星等高技术手段的有力保障。因此,做好顶层设计,谋划好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工作势在必行。

 

    主持人:《规划》是如何定位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曲探宙:《规划》定位为“十三五”期间指导海洋卫星与卫星海洋应用工作的部门规划,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强化海洋科技的创新引领、驱动支撑作用和业务化服务保障能力的具体举措。

 

    《规划》围绕海洋卫星体系建设和卫星海洋应用,在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加快卫星和地面系统的建设,形成海洋水色、海洋动力、海洋监视监测3个系列海洋卫星体系;在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应用能力提升,提高卫星在海洋业务中的贡献率;在开放创新方面,强调建立覆盖研制、应用、产业等全链条创新体系,着重提升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能力。

 

    《规划》分为发展形势与现状需求、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强化规划实施保障4大部分。以满足海洋业务需求、健全卫星体系、提升应用效能、拓展全球服务为主线,系统总结了我国海洋卫星与卫星海洋应用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总体目标。

 

    主持人:《规划》主要目标、意义是什么?

 

    曲探宙:按照《规划》,到2020年,完善海洋卫星观测体系,研制发射3个系列海洋卫星,形成具有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观测覆盖能力;突破新型遥感载荷研制和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实现宽刈幅、高精度、高分辨、多要素、多尺度海洋环境信息的连续获取能力;建设完善海洋卫星地面系统,具备同时运行管理多颗在轨卫星的能力,卫星数据处理、分发与共享服务时效性普遍优于3小时,应急情况下优于30分钟;开发基于自主海洋卫星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系统和资料同化技术,自主卫星数据在海洋应用中比例达到80%以上;实现遥感技术在突发应急事件、极地考察、大洋调查、蓝色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有效保障服务。

 

    《规划》以需求导向、统筹协调、自主创新、开放发展为基本原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卫星系列,布局了合理的地面基础设施、功能完备的应用服务系统,同时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海洋安全等打下坚实基础。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57365线路检测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