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57365线路检测中>新闻>工作动态>地方工作

海洋事业砥砺奋进的五年

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浙江全力推进建设海上“ 两山”的新实践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9-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作为海洋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57365线路检测中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开启“两山”理论海上新实践。

 

聚焦“三大转变”

全力服务海洋强省建设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确定的重大发展方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紧扣这一重大命题,加快培育海洋经济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谋划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 自由贸易试验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切实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958亿元增加到2016 年的6700亿元,年均增长7.8%,占全省GDP比重为14.3%,三次产业结构从7.5:40.3:52.2调整为7.3:37.8:4.9,呈现出快速增长、结构趋优、效益向好的态势。

 

    围绕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的目标,浙江进一步强化集约节约用海导向,出台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三五”规划,积极探索资源市场化配置和政府有效管控的途径,深入推进海洋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进岸线统筹管理,制定海域使用权“招拍挂”、无居民海岛申请审批、依申请用海目录制等办法,推行用海用岛审批“一改两优化”,进一步厘清公益性、经营性用海界限,提高利用效率。颁布海域使用基准价测定规程、评估规范等地方标准,推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落实,提高用海门槛;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计划管理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探索实施围填海计划指标差别化管理,合理安排用海需求,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确保了绿色石化基地、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杭州湾大众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有力支撑了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重大产业聚集区、浙商回归等转型升级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部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合作共建的省海洋科学院实质性运行,在全国率先建立海洋产业基金,全面开展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发展驱动力和支撑力不断增强。温州市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宁波市、舟山市列入“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一批国家级试点正在全面推进,将为全国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浙江素材、浙江经验。

 

坚持生态引领

积极助推美丽浙江建设

 

    “八八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近年来,浙江把美丽海洋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意,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总体保持稳中趋好态势,近海渔业资源逐步出现向好趋势。

 

    强化海洋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在全国率先推行海洋环境季度监测通报和全省6大河流、52个陆源入海直排口等重点目标月度监测通报制度,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站位由101个增加到345个,实现海洋功能区监测站位全覆盖,监测频次由一年1次加密为一年4次,监测指标由20多项增加到30多项。加强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积极推行“双随机”检查,每年组织实施“碧海”“护岛”等执法行动,有效落实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实施沿海全域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省海洋主管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全面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近年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试点和入海污染物总量试点,海陆联动推进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防治;率先全面推行“滩长制”,被列为全国“湾(滩)长制”试点省份;率先提出并逐步建立自然岸线“占补平衡”机制,启动“美丽黄金海岸带”整治修复,近5年来建设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鱼类产卵场保护区10个,放流水生生物苗种100亿余单位。

 

    全力推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东海无鱼”问题,自2014年起,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强势推进“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打涉渔“三无”船舶,整治“绝户网”“船证不符”渔船和海洋环境污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5万艘,初步完成“船证不符”渔船整治6500多艘,清缴违禁渔具超过57.5万顶(张),查处各类涉渔违法案件近万起,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得到了中央领导及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正在形成。

 

守住安全底线

切实保障平安浙江建设

 

    浙江始终将海洋防灾减灾摆在事关海洋经济健康较快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位置,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海洋灾害防御规划,组织实施了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预警网、信息服务网、应急指挥体系、风险评估与区划“五大工程”,初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格局,确保在应对海洋灾害过程中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着力提高海洋灾害观测预警能力。全省各类海洋观测站点超过150个,基本实现海湾、河口、航道和重要海岛全覆盖。建成省级海洋观测数据与信息交换平台,形成以省市为主、县级为辅的海洋灾害预警体系。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和定量海啸预警数据库技术能力全国领先,初步具备多要素、多区域、多目标、多保障的预警功能。建成海洋观测预报信息制作与发布系统,主要灾害预警信息可直接发送到全省2万多艘渔船,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快海洋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避风港、锚地、防波堤、标准渔港等海洋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将55个海洋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累计建成综合型渔港和避风型渔港50座、有效避风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

 

    初步摸清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在全国率先完成沿海海洋灾害风险调查与隐患排查,全面实施以县为单元的重点沿海县(市、区)的风暴潮和海啸灾害评估与区划,探索开展市县海洋减灾能力评估、温州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等试点工作。重新核定发布沿海警戒潮位,实现了每个县级行政区域至少有一套警戒潮位值的要求。

 

    完善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在全国率先设立省、市、县三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及办事机构,率先建成全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和海洋灾害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形成海洋、气象、海事、水利、环保、民政、地震等多部门协作机制,主要灾害应急预案已覆盖到沿海34个县(市、区)。

 

    今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实施‘5211’海洋强省行动”“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浙江将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努力“书写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57365线路检测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