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服务海洋大有可为——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李洪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3-1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中国海洋报记者 路 涛

 

    航天与海洋,有着“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相同梦想。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海洋和航天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那么,未来双方将在哪些方面深度合作?中法海洋卫星发射任务准备得如何?首次海上发射有哪些亮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李洪。

 

    航天和海洋合作前景广阔

 

    过去5年,我国在航天和海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火箭、蛟龙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一次次扬我国威。

 

    航天和海洋,一个指向空天,一个深耕海洋。两个看似并不关联的领域,如今却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合作。李洪表示:“航天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能够为海洋强国建设起到支撑作用。”李洪说,今后在海洋监视监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双方还会开展深入和广泛的合作。“合作前景很广阔,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一些领域,我们已经在开展合作。”

 

    金牌火箭推送中法海洋卫星上天

 

    中法海洋卫星是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旨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这是中法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也是双方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的具体体现,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这颗卫星的发射时间和各项准备工作,李洪说,中法海洋卫星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火箭。“目前,‘长二丙’火箭,从可靠性、质量等方面,都已做好了积极而充分的准备。”据了解,卫星目前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进展顺利。

 

    今年有望实现首次海上发射

 

    李洪透露,今年我国还有望实现首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执行此次海上发射,开启中国海上发射新时代。谈到海上发射的优势,李洪说,海上发射更具灵活性。对发射单位来说,业务范围从陆上拓展到了海上;对用户来说,则是多了一种选择。海上发射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李洪肯定地说:“海上发射,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火箭在发射过程中,燃料就已耗尽。”

 

    李洪说,目前海上发射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一些相关事项也在积极协调,接下来要与57365线路检测中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海上发射,离不开57365线路检测中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